家長改善情緒 才能為子女解困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5/17 00:30

最後更新: 2017/05/17 00:34

分享:

分享:

有學者教路,家長的管教方法應多鼓勵小朋友,並多一點看到子女的強項,助他們發揮優點。

明愛與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於去年9至10月,以問卷訪問了913名小五至中一的學生,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樣本中,分別有32%及40%被列為有潛在情緒問題個案,需被關注。

事實上,家長與子女的關係,往往影響着孩子的情緒。不少家長都愛子女心切,惟不是個個都懂得與子女相處的方法。

曾與子女關係緊張的家長,在參加工作坊後理解到處理自己情緒及改善與子女關係的重要性,成為子女的同行者。

有家庭服務主任建議,面對子女情緒問題,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
學童自殺數字近年有所上升,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2,100萬港元,與多個機構合作支援發情緒困擾的學生及家庭,其中一名受惠家長張太育有兩名子女,女兒就讀小一時面對學習環境改變,曾透露讀書好辛苦、唔想做人。

【延伸閱讀】近半潛在情緒問題學童 曾萌死念

面對子女的情緒,張太亦曾經受壓,令3人關係緊張,她受惠於支援計劃,學習到要改善自己的情緒以及與子女的關係,如女兒近日再埋怨讀書辛苦時,她會安慰女兒,指知道她開始緊張、不安,並問有甚麼方法可以令她壓力少一點。

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指出,調查發現小學生的自我效能與自殺風險有負向關係,但這關係在中學生樣本中未有呈現。

自我效能即應對和掌控環境的能力,她指出輔導小學生時,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,灌輸信念、提升他們的自尊感,惟中學生正值青春期、情緒較波動,要幫助他們時要集中協助他們梳理情緒、教導他們情緒管理。

她亦指出打鬧並不應是家長的管教方法,家長應多鼓勵小朋友,亦應多一點看到子女的強項,助他們發揮優點。她指家長應給予小朋友多一點希望,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,自己處理不來可以求助。

明愛家庭服務服務發展主任李普光亦建議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才可以承載到子女的不快或情緒的問題,亦要好好調節對子女的期望。

【其他熱話】比蛋黃魷魚更邪惡 營養師拆解壞膽固醇元兇

【其他熱話】隔夜白菜致癌風險高過菜心 食蕃茄最安全?

撰文 :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